* 本文轉載自投中網,作者 陶輝東
“我們去年完成募集的68億創(chuàng)鴻基金,一年的時間就已有3家企業(yè)成功過會。過去一周,我們總共新增了15家A股IPO申報,其中 10家是創(chuàng)鴻投資的企業(yè)。在當前環(huán)境下,最新這一期基金仍實現了近30%的估值增長,這在行業(yè)里不多見”,在談及達晨近況時,達晨執(zhí)行合伙人、總裁肖冰向投中網透露了幾個關鍵數據。擁有22年歷史的達晨,長時間以來都是作為人民幣基金的代表性機構。投資650多家企業(yè),其中超過120家實現IPO,達晨在過去22年里的確做到人民幣基金的極致水平。
但這個標簽一方面說明了達晨的成功,同時也可能會限制了外界對達晨的理解。以至于肖冰對投中網說,他最擔心的就是外界認為達晨就只有IPO數量多、“偏穩(wěn)健”這些標簽。
很多人還沒有注意到,如今的達晨已經可以一個項目開出兩三億元的支票。比如多輪加注的鋮昌科技,由達晨早期投資企業(yè)和而泰(002402)分拆而來,2022年6月深主板上市,14天里13個漲停板;即將在科創(chuàng)板上市的機器視覺龍頭凌云光,達晨A輪就投了3億元。這背后不僅僅是基金規(guī)模的擴大,還有達晨在新市場環(huán)境下的理念變化。達晨不再滿足于超高的IPO成功率,更要追求單項目的超高回報再上一個臺階。過去五年,達晨的分配金額一直大于投資金額,并且保持著平均每年增長近50%的紀錄。
當下一級市場大洗牌,國家提倡“脫虛向實向科技”,達晨也站在一個很關鍵的節(jié)點上:是自喜于人民幣基金“頂流”之一的交椅,還是打破刻板印象,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邁進?達晨的選擇顯然是后者。肖冰說,我們面臨著一級市場又一次大的洗牌,人民幣基金將成為市場主流,接下來的兩三年將是本土頭部人民幣基金的最佳窗口期,達晨會繼續(xù)將自身長板做長,邁向新高度。在外部環(huán)境巨變的年代里,適者生存的重要性更為凸顯,最能適應當下變化的機構才能基業(yè)長青。
放眼全行業(yè),擺在達晨面前的形勢的確很有利?,F在的達晨有200多人的團隊,有一年投資八九十個項目、投出去五六十億資金的能力,有600多家被投、100多家上市公司,以及20多年積累形成的資源池、生態(tài)圈,都集中在科技領域,讓達晨在硬科技投資上面對美元基金時有足夠的先發(fā)優(yōu)勢。承襲自人民幣基金傳統(tǒng)的區(qū)域覆蓋團隊,在過去曾被很多人視為過時的包袱,不符合專業(yè)化的大趨勢,如今被證明大有用處,成了美元基金學不會的獨門武功。
在行業(yè)面臨劇烈變化和巨大不確定性的當下,肖冰近日接受了投中網的專訪,他說:“目前市場處于周期底部,根據過往22年我們經歷的幾個周期實戰(zhàn)出的經驗,市場將大量出清不合格項目,企業(yè)估值回歸合理。歷史數據回測證明,在周期低點區(qū)域發(fā)行的股權投資基金,收益回報普遍高于平均水平。所以達晨不恐慌、不悲觀、輕裝上陣,保持有質量的適度擴張。”
| 不浪費每一次危機,才是最好的風險管理
投中網:近期關于一級市場的消極情緒彌漫較廣,這是您在行業(yè)中經歷過最低谷的時點嗎?
肖冰:相較于2008年、2018年的情況,對當下我并沒有感覺是低谷,更多是興奮,因為時間的鐘擺終于站在了我們擅長的一邊。過往以高端制造為代表的硬科技賽道長期坐冷板凳,現在成為了賽場上的焦點,A股成為最好的退出渠道,這些變化對達晨有利,讓我們的歷史積累得以充分發(fā)揮。
投中網:所以達晨到目前為止并沒有放慢速度?
肖冰:總體上依然是保持有質量的適度擴張。今年上半年里,在投資上我們對聚焦的細分賽道做了減法,更垂直深挖了幾大焦點領域,出手了26次;在退出上累計掛牌6家、過會8家,全部在A股上市,證明當前從一級市場投資到二級市場退出還是非常流暢的。同時像鋮昌上市14天13個漲停板、禾川科技掛牌短短兩個月股價上漲170%,還有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將正式走向資本市場的7家待掛牌企業(yè),都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,去按照我們的積累和經驗路徑,將長板繼續(xù)做長,往前走。
投中網:不確定是周期下行時最常被提到的詞,您怎么把握這件事?
肖冰:風險投資本身就是和不確定風險進行博弈。不確定性往往蘊含著巨大的投資機會,也可能是“財富密碼”所在。創(chuàng)投是最有可能對沖不確定性的選擇之一。我們在08年金融危機時投資的尚品宅配,在16年到18年中美貿易戰(zhàn)再起時投資的新潔能、中望軟件,都是大環(huán)境極不確定的情況下投出的代表案例,達晨收獲的平均回報倍數超過20倍,優(yōu)異的回報數據證明了它們對沖風險的實力。不浪費每一次危機,才是最好的風險管理。
投中網:那么能把握的確定性是什么?
肖冰:在目前的周期下行階段,可落地的確定性是行業(yè)景氣度、政策支持和A股上市的可能性這三個維度,去尋找符合這些條件的企業(yè),落定投資。我們感到幸運的是,從未來的景氣度和政策支持度上來看,達晨擅長的幾個領域都高度契合前兩個標準,而A股市場從股改全流通到創(chuàng)業(yè)板、再到科創(chuàng)板、北交所,我們見證、經歷了完整的發(fā)展,是我們逾20年積累所熟悉的主戰(zhàn)場。所以從認知、積累再到行動上,我們是目前市場上最積極的投資機構之一。
| 紅利期結束 今后只能“硬碰硬”
投中網:這兩年都是退出大年,但是今年行情明顯變差,這個紅利期是不是已經過去了?
肖冰:注冊制之后,A股基本上不需要大的改革了,跟國際市場接軌差距進一步縮小,IPO變成常態(tài)化。但因為目前中國證券化的水平仍然偏低,所以IPO常態(tài)化后每年還是能夠維持四五百家的掛牌數量,當然發(fā)行價是隨行就市的。
投中網:也就是說好日子還沒過去?
肖冰:對投資于中國的創(chuàng)投基金來說,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,美股受挫,港股容量有限,A股會是他們在全球范圍內最好的退出市場。但是以前本土人民幣基金有一些機會主義的紅利,都被享受完了,未來沒有了。美元基金也在積極募人民幣基金了,他們對A股市場的規(guī)則逐漸比較了解,投的賽道跟我們更相像了,所以今后就只有硬碰硬了,就是比拼你的認知能力,賺的都是很辛苦的錢,要真正投入很大力量去做行研,做產業(yè)分析,還要敢于冒風險。人民幣基金的成功率不會像以前一樣那么高,那是不正常的,百分百成功的背面可能是平庸的回報,要能容忍一部分失敗,超高回報的項目概率才會提升。
投中網:Pre-IPO還能繼續(xù)投嗎?
肖冰: 對于平庸的二、三流Pre-IPO項目,隨著現在破發(fā)的增加,這類項目往往掙不到什么錢。達晨的項目池充足,所以即使有這樣的機會擺在我們面前,也應該放棄掉。只有比往年更高的質量要求,才能抵抗經濟下行狀況。
投中網:過去談論基金業(yè)績的時候,擺出來的第一個數字肯定是IPO數量,這個指標以后會不會提的越來越少?
肖冰:這是肯定的。我們內部早幾年就已經在提了,淡化對IPO數量的考核,更強調明星項目的數量和比重。這一點也是LP越來越看重的,專業(yè)的LP不是那么容易被IPO個數忽悠的,他們會扒開底層數據好好分析,賺錢的IPO才是硬道理。
投中網:現在不強調數量強調質量,有人說不投100億市值以下的公司了,你怎么看?
肖冰:我們在投決會上專門有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就是討論這家公司有沒有達到百億市值的可能性。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是必須要過的,投資團隊、風控團隊都要提出論據來。如果它到不了百億市值,我們會很謹慎,基本上就不會投了。
而且現在的門檻是100億人民幣,未來可能還會再提高。現在定100億是比較合適的,因為100億市值的公司在A股流動性相對還可以,未來全面注冊制以后,分化會更加嚴重,上市20億以下市值的票會更缺少流動性。
投中網:對IPO成功率的要求下降了,對回報的要求提高了。你們現在對單個項目回報的目標是多少?
肖冰:這取決于投了多少錢進去和持有多長時間。當然早期項目對回報倍數要求會更高,成長期項目回報要到10倍以上,如果到了Pre-IPO階段,算完賬能到3-5倍回報就是滿意的。
投中網:這有點高,看歷史數據,整個行業(yè)Pre-IPO輪的平均回報倍數還不到兩倍。
肖冰:因為很多人在最后一輪估值比較高的時候進的。我們自己算賬的時候,不會簡單的追求投一個IPO,賺個一兩倍的回報,這對我們來說沒什么意義。我們希望單個項目至少能帶來5-10億元的回報,因為基于我們的基金規(guī)模,如果沒有5-10億的回報,對基金的影響太小。
| 規(guī)模擴張勢在必行 后期項目更好投
投中網:你說過達晨在規(guī)模上一直是比較克制的,去年達晨募了68億元的基金,下一期基金會更大,你們是怎么考慮規(guī)模的?
肖冰: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根據我們的投資需求和投資能力來安排募資的。達晨去年投了將近50億元,上一期基金大概一年半就能投完。
而且我們也意識到了,達晨今年已經是第22年,團隊久經歷練、日益成熟,有能力管好更多規(guī)模的基金。你剛剛也提到,一些超級大項目我們沒有投,并不是說沒有看到它們,而是當時的資金量不匹配所以選擇不做??偟膩碚f,我們還是保持克制,發(fā)展到現階段,稍稍再擴大一下規(guī)模,和自身能力是完全相適應的,總體上投資能力和融資能力相匹配。
投中網:你們前不久投高峰醫(yī)療,一個項目投了1億。這是你們基金大了之后的新變化嗎?
肖冰:我們很多項目是多輪加注,不是一次性就投2、3億元。像這種不斷加注的做法,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多。相應的,我們后面在PE階段的投資也會更多一些。
比如我們2018年成立的創(chuàng)通基金中,已科創(chuàng)上市的工業(yè)軟件龍頭中望軟件、深主板上市的鋮昌科技,都是達晨市值過百億的多輪加注的明星項目。我們上一期基金,單筆超過1億元的項目有十多個,歷史上單項目投資總額超過3億元的也有一批。從LPA來說,我們60多億元的基金,單項目最多可以投6個多億。(投資額擴大)會有一個過程,我們是從小基金逐漸做大的,能夠接受的單項目投資額在不斷提高,背后是風險控制心態(tài)的變化。
投中網:除了心態(tài)之外,對投資理念需要做調整嗎?
肖冰:可能PE階段對項目的確定性要求會更高一些,當然對成長性的要求也不能放松。
我們已過會項目里投資額最大的是凌云光,馬上將在科創(chuàng)板掛牌。這家公司我們A輪就投了3億元,當時來說屬于下重注了?,F在復盤來看,因為投的時候就已經是行業(yè)龍頭了,各項指標都可以驗證,這兩三年成長也很好,安全邊際是很高的。
投中網:大家都說后期項目內卷嚴重,份額非常難搶,你們投下來的感覺呢?
肖冰:其實搶項目的機構基本就那幾家。我們會利用自身的一些產業(yè)資源優(yōu)勢去談,很少會遇到我們完全沒有機會入場的情況,無非是大家分一下額度。
我們更多的還是希望,通過內部培養(yǎng)項目,然后多輪投資把投資額加上去,而不是簡單地在外面去搶。
投中網:相比于過去投早期,后期的競爭更激烈嗎?
肖冰:我們的感覺是當前階段外部競爭沒有變強,而是相對減弱的。美元基金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,分散了精力。人民幣基金當中,單支基金能募到50億元以上的不多,在這些基金里面,我們對自己的能力還是有自信的。
投中網:你們一直定位自己是VC,現在單支基金規(guī)模已經做到大幾十億了,還會繼續(xù)擴大,定位會不會發(fā)生變化?
肖冰:我們核心的基因還是VC,這一點不會變。我一直認為VC是比PE難做的,最難的事情已經做得不錯了,往后稍微延伸一點,做一定的PE項目,應該是比較順手的。
投中網:基金大了之后,投資數量會更多嗎?
肖冰:我覺得不會。我們一年大概八九十個項目,一期基金大概兩年左右投完,這是我們很舒服的節(jié)奏?;鸫罅酥?,可能后期的投資比重相較會更多一些,整體數量上不會有什么變化。
投中網:看到很多同行,比如深創(chuàng)投,說希望學習黑石,黑石是大資管的概念,產品線很豐富,達晨現在想學習黑石嗎?
肖冰:VC的商業(yè)模式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。我們本身也還不夠大,做好做強的空間還是足夠想象?,F在要做的是抓住機遇,做到在行業(yè)里更靠前一些,這就足夠我們全力以赴了。所以我們還是聚焦在VC,對標還是硅谷的VC同行機構。
投中網:你們之前好像也嘗試過做并購基金?
肖冰:我們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反復討論,現在越來越明確,我們暫時不會向并購的方向發(fā)展了,現在就是做好我們的VC主業(yè),然后適當地做一些定增業(yè)務。
| 美元基金學不來的“行業(yè)線+區(qū)域線”
投中網:達晨團隊200多人了,你現在的精力更多是用在管理上,還是投資上?
肖冰:更多的精力會花在管理和團隊建設、培養(yǎng)上,現在可能是逐漸地往后退的這么一個過程。但是我還沒有只做管理,大部分項目我還是參與的,會去企業(yè)或者跟企業(yè)家做一些交流。我本身的興趣還是在項目投資上多一些。
投中網:聽過一個說法,說深圳的人民幣基金有一個特點是“諸侯分封制”,山頭比較多,相比之下美元基金內部更抱團一些,你對這個問題怎么看?
肖冰:達晨不存在內部的諸侯分立。有些機構可能管理多個基金,采取每個團隊自己去募資、自己做投決的方法。我們沒有分散去募不同的基金,達晨一直就是一個主基金,決策也是集中決策。
投中網:達晨一直是單一主基金的模式,這在大人民幣基金中的確不多見。
肖冰:這是我們的LP一直以來非常滿意的一點。單一基金保證了我們的投資理念、決策、風控的一致性。如果按各個區(qū)域和行業(yè)去分別設置基金,利益沖突可能會難以避免。
投中網:你們現在的投資團隊是什么架構,還是行業(yè)線+區(qū)域線嗎?
肖冰:行業(yè)+區(qū)域雙輪驅動,我們是行業(yè)線引領投資、區(qū)域線覆蓋項目這樣一種打法。我們希望能把美元基金、人民幣基金成功的經驗結合起來,集中到達晨身上。
區(qū)域覆蓋是我們中國本土創(chuàng)投的特色,也是達晨的特色。我們現在發(fā)現區(qū)域覆蓋的網絡越來越重要了,而且這張網絡是要花很長時間建設的。我們熟悉當地生態(tài)和情況,能找到對的合作伙伴,能和當地的企業(yè)家說得上話、幫得上忙,這是很重要的。有同行到達晨交流的時候,很羨慕這套行業(yè)+區(qū)域體系,認為我們的毛細血管很發(fā)達。
投中網:人民幣基金的地方團隊,之前也被看成是一種“落后”,是適配Pre-IPO模式的。
肖冰:對硬科技投資來說,區(qū)域線是很適合中國的。中國的硬科技項目比較分散,并不是都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這些地方。硅谷有一句名言是不投100公里以外的項目,但是中國的硬科技項目、隱形冠軍,很多是在三四五線城市里面。而正是因為達晨有區(qū)域覆蓋能力,所以投出了很多非一線城市的水下項目,往往沒有競爭對手,比如我們投資的德爾科技,就是從福建龍巖市上杭縣走出來的半導體特種氣體供應商龍頭。美元基金要把這種體系建起來,還要費點力氣和時間。
投中網:美元基金比較講究團隊精干,可能不太習慣搭那么大的團隊。
肖冰:我們以前可能也會覺得做的是不是有點太“重”了,別的管理人那么瀟灑,我們做的苦哈哈,但現在反過頭來看,這可能也是一種難而正確的事情。
投中網:行業(yè)和區(qū)域兩條線還有個難題是管理,兩條線的利益訴求、看問題的出發(fā)點可能都不太一樣。
肖冰:行業(yè)+區(qū)域的雙輪驅動布局,市場上能做好的機構確實不多,管理難度確實比較大,一般的機構是不會這么做的。
我們強制性的規(guī)定,所有項目都要走行業(yè)線立項,區(qū)域線的同事更多是挖掘當地項目源。這里面利益分配只有一個大的原則性比例范圍,具體由他們自己去協商,如果協商不成就由公司拍板??赡苡腥藭谶@個項目吃點虧,但下個項目也可能占點便宜,長期來看是不會吃虧的。
投中網:區(qū)域線現在貢獻有多大?
肖冰:我們目前的項目里面,通過行業(yè)線自上而下地找到的大概占60%,通過區(qū)域線在當地挖掘的大概占40%。區(qū)域線還有一個作用是幫助行業(yè)線在當地做一些投后服務,能夠比較精準、快速地賦能。
投中網:對于所謂“諸侯分封制”,團隊規(guī)模大、地域分散可能也是一個原因,整合起來相對困難。
肖冰:所以最重要的是選好“團隊長”,我們內部叫“戰(zhàn)區(qū)司令”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都有司令。這個人的要求是很高的,他既要有專業(yè)能力又要有管理能力,要經過長期考驗和磨合。這里面也會交學費的,選人沒選對就可能造成一些陣痛。
HR也很重要,公司越大人力資源部門的作用就越大。我們給了HR部門很大的壓力,要把最優(yōu)秀的人才淘出來,淘出來以后又選出寶中寶,及時獎勵,及時提拔,慢慢把一些文化價值觀、專業(yè)能力各方面看好的人提拔到合適的位置上。目前達晨新一代的團隊長、合伙人已經提拔上來,參與了更多的管理工作,培養(yǎng)體系與效果得到實際印證。同時,我們今年春季依舊進行了新一輪的招聘,目前達晨團隊是歷史上人數最多的時候。
| 人民幣基金迎來三到五年戰(zhàn)略機遇期
投中網:美元基金現在也一窩蜂地來募人民幣、投硬科技了,有一段時間給人民幣基金造成的壓力還是挺大的,去年都在說深圳創(chuàng)投要掉隊了,你們有壓力嗎?
肖冰:美元基金肯定不會甘心于美元的受挫,會轉頭募人民幣基金、投科技賽道,這是毫無疑問的。但是,可能只有少數頭部的美元基金有這個能力。并且他們要想真正做的好,還會有一個過程,不是募到人民幣基金了馬上就能投好硬科技賽道。因為硬科技跟他們以前擅長的賽道差異還是很大的。一個人、一個機構都是有基因的,從一個領域跨到另外一個領域,肯定要有一個學習曲線。
投中網:你覺得投硬科技的難在哪?
肖冰:硬科技投資本身是有一種生態(tài)效應的,你投的項目多,會有一個產業(yè)鏈上下游的效應,產生的生態(tài),讓你的項目之間會發(fā)生很多高頻的、優(yōu)質的聯系。達晨二十多年投了600多個科技賽道的公司,這是我們很大的優(yōu)勢。當然美元基金現在也在追趕。這里邊,我們會有兩三年的窗口期,如果我們自身努力一些,就不用害怕這種競爭。
投中網:雖然都投硬科技,但是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差異非常明顯,比如說大家都投新能源,但美元基金特別愛投造車,人民幣基金就不大碰造車,更愿意投產業(yè)鏈上游,這是為什么?
肖冰:對整車廠我們一開始就確定了,全部放棄。這個跟我們的基金規(guī)模有一定關系,因為造車的燒錢規(guī)模是巨大的,不是我們的標的。
投中網:但是在這個賽道上,最大的公司最終還會是那些造車企業(yè),是不是也不能完全地拱手讓人?
肖冰:整車這一塊美元基金他們投得很成功,我們內部也在反思,是不是下一個類似的賽道出來的時候,也適當地做一些布局?像商業(yè)火箭賽道,美元基金現在投資的也很多。這個還是跟基因有關系,美元他們原來投消費互聯網,要么燒錢燒出一個巨大的公司,要么就死掉,他們能接受。但對我們來說,燒那么多錢賭一個那么不確定的事情,可能還是缺乏一些勇氣。
投中網:你說以后要跟美元基金硬碰硬,很多人說美元基金在用投互聯網的方式投硬科技,比如燒錢等等,你怎么看這兩種文化的碰撞?
肖冰:硬科技是不能在短期內,靠資金催熟一個企業(yè),然后迅速上市、賺大錢的,這個很難。市場上的確有一些資金在用互聯網思維投硬科技,猛地把估值拉起來,(這個方式)最終不一定成立。硬科技企業(yè)大部分是TO B的,很難出現一家公司壟斷整個市場,因為首先你的下游客戶就不會接受,它們會支持你的競爭對手。所以在一段時間里拼命燒錢的話,燒到最后你的估值不一定能覆蓋掉你燒的錢。我們過去的確也因為估值放棄了很多泡沫項目,回過頭來看我們的選擇是對的。
而且投硬科技,企業(yè)成立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時間,這個周期靠資金是縮短不了的,投資人的心態(tài)上要調整,我想大家都很聰明,底層認知肯定是夠的,(心態(tài)調整)需要時間。
投中網:最后一個問題,你覺得行業(yè)里,包括你們的被投、LP,他們對你們的認知與你們對自己的認知相比,有沒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?如果有的話是在哪里?
肖冰:我們有一些員工是從別的同行機構過來的,剛來的時候總是帶著一個誤解。什么誤解呢?就是覺得我們是比較偏穩(wěn)健的,說好聽點是穩(wěn)健,說不好聽就是偏保守。所以很多前瞻性的項目,他們在公司內部不敢推,想當然的認為過不了投決。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誤會。
我們的投委會是很有勇氣的,會去投一些前瞻性的項目,也更加包容失敗。反而是那些平庸的、二三流的Pre-IPO項目會被我們否掉。還有人覺得我們(投委會)這一幫人是不是歲數比較大了,是不是out了,其實不是這樣的,正相反,我們是包容和開放的,學習能力也挺強。這些員工往往是參加過幾次投委會之后,才慢慢改變,開始重新認識達晨。
所以要說外界認知,我就擔心有的人覺得我們只有IPO數量、太穩(wěn)健、不夠新銳。